前陣子寫了兩篇管道的故事,分別是普通版和改編過後的辛辣版。今天就寫一寫關於我對這故事的一些感想。
管道的故事是個平凡得不得了的故事;這樣的故事每天都發生著,而故事的主人翁就是我們每一個人,只是不知道自己是阿叻或是阿于吧了!
在故事中,有兩位主人翁:阿叻和阿于。
開始時,他們都做著同樣的工作。也是可以這麼說,在人生中,他們有著同樣、公平的出發點。因為做了不同的事情,阿叻最後當了老闆,過著有錢有閒的生活;反之,阿于依然需要辛苦的工活來換取生活費。
這樣的事件真的很平凡,但是越平凡的故事,我們就越容易忽略由這故事中所啟發的智慧。事實上,人的智慧都是從日常生活中體會出來的。
對於工作,阿叻和阿于有著很不一樣的價值觀。
阿叻會想辦法改良工作的方法,用更少的資源去完成更高的價值或結果。本來他們都需要八小時的勞力(資源)挑水來供給村民們;但有了管道的替代後,阿叻就不需要再使用自己本身有限的勞力了,但同時又能提供更多的水(價值)給村民。這是 Do More With Less。
阿于則不會變通,一直都只是利用勞力去換取有限的工資。錢不夠用時就加班,把晚上的時間也用來換取加班費。不只如此,他還潮笑那些有遠見、正在改變的人們,認為他們是愚蠢的一群。
阿叻會使用人才, 他會使用有限的資源去倍增勞力來換取更大的結果,所以他會請阿于去替他完成管道的工作,自己就去做別的事情。
而阿于則把焦點放在讓自己變成別人需的人才,認為自己的勞力才是換取金錢的唯一方法。
現實情況是這樣的嗎?我們試想一想,明明管道是阿于辛辛苦苦建造的,為什麼這些管道不是阿于所擁有的呢?反而是阿叻永遠擁有那些管道呢?
看看現實中的情況,老闆不都是他的事業的擁有人嗎?而那些員工每天辛辛苦苦工作就只能換取有限的工資但都不擁有那事業呀!
發表迴響